设置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组织机构 党史资讯  资政报告  大事纪要  红色记忆  革命遗址  人物述林  历史影像  党史研究  地方史料  党史天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口述历史
   发表日期:2010年7月23日              有195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伏牛山村致富路(刘天志口述)

三、聚民心,合力建设新农村

 

秧地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大部分村民富了起来。人们都盖起了楼房,骑上了摩托,吃的用的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幸福感都挂在脸上。然而,1999年灯节,我们秧地欢乐的气氛中掺进了不和谐的音符,有一个村干部门口被人倒了两桶大粪。我心中一震:干部嫌贫爱富,最伤老百姓的心。于是我们发动党员干部全面排查,发现全村贫富差距正在拉大。有三分之一户成了冒尖大户,有的银行存款几十万。然而却有四分之一农户仅处在温饱线上。党号召先富带后富,同奔小康路,我刘天志没尽到责任呀!我感到深深地自责。于是我们深入一家家贫困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向他们讲述“不怕没钱,就怕志短”的道理,促使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舞他们奔小康的士气,并逐户帮他们分析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我们秧地有两个自发扶贫济困的好典型。一个是共产党员胡会平,富裕之后先后给贫困户刘双贵借贷1万多元,帮助刘双贵种香菇、种猕猴桃、种天麻,帮他盖了三间砖疙瘩(砖瓦房),买了摩托车,现在还在张罗着为他的过继儿子找对象。一个是袁营组的袁军泽,他扶持的唐国朝智力低下,吃饭不知道饥饱,瞌睡不知道颠倒,伸开双手不识得是几个数。洪水冲坍了房子,连个“窝”也没有。袁军泽腾出自家的房子让唐国朝父子俩住,为父子俩种50架香菇,1998年又为父子俩盖了四间砖疙瘩。受到了这些典型的启发,我就把党员干部和富裕户召集起来,专门开了个动员会,向他们讲了胡会平,讲了袁军泽,讲了邓小平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的富民政策,讲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讲了共产党人的职责。末了,我说“人敬有钱的,狗咬挎篮的(指乞丐)”,这句老话可不能在咱们共产党的干部身上应验啊!在支部的动员下,村里掀起了学习胡会平、学习袁军泽,一户帮一户、大家同致富的风气,全村44个贫困户都有了致富靠山。这些“靠山”向贫困户送信息、送资金、送技术。送去了党的温暖,密切了干群关系,缩小了贫富差距。

现在在我们秧地村,打架斗殴、小偷小摸遭人耻笑;上访告状、宗族派性没了踪影;打牌赌博、封建迷信被扫地出门;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前些年,不法分子前来布功,碰壁而去;“蒙头教”教徒前来传教,被治保主任送交派出所依法处理。我们秧地村组组都有巡逻队,看家护院,防火防盗。有一次,外地三个蟊贼钻入秧地村偷采香菇,我们200多村民掂着扁担、杠子撵上来。蟊贼慌不择路往布家沟山林里钻。众人围住布家沟,天罗地网,吼声如雷。蟊贼瑟瑟发抖,束手就擒。秧地村也被评为全市文明村。

村里经济发展起来后,村两委也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我们又积极开展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我们多方融资完成了2000多米的公路铺油工程,使全村道路全部硬化,改变了我们村过去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修建了3000多米的节水灌溉渠,建成了人畜饮水工程2处,解决了全村600多口人的人畜饮水困难。并根据山区特点,改变过去建房乱批乱建的状况,盖一个规范一个,教育群众在可能的情况下,搞好绿化,净化美化秧地的环境。我们还非常重视教育,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全县第一座两层楼的村级教学楼,近些年有些老化了,我们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村小学危房进行了彻底改造,并进行了扩建。过去我们村没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也廖廖无几,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文化结构得到很大改观。我们坚持办学前班,大班小班都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办了,对山里的娃子从小就加强教育,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全村的小孩都可以在家门口受到学前教育,这在全县来说也是很少的,很让乡亲们自豪和骄傲。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是第 位访客!
 
西峡党史微信公众号
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 1024*768为最佳显示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   豫ICP备06015947号
地址:河南省西峡县县行政服务中心309室  电话:0377-60109737  Email:xixiady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