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组织机构 党史资讯  资政报告  大事纪要  红色记忆  革命遗址  人物述林  历史影像  党史研究  地方史料  党史天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专题研究
   发表日期:2016年11月30日              有7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建国初期西峡县民主建政和统战工作的开展

 

一、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同纲领》所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各级地方政权虽已建立,但各项社会改革尚未全面进行,人民群众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动,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还不具备,于是党就创造性地运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组织形式,加强民主政治建设。19491127日,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新解放地区必须将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肃清特务、减租减息、征税征粮、恢复与发展生产和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一律每三个月召开一次。12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通过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要求各地迅速召开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发扬民主,加强人民政权建设,使地方人民政府密切联系并依靠各阶层人民推动各项工作。

根据党中央和省、地委的指示精神,西峡县委成立了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经过精心筹备,西峡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0128日至31日在县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农民代表212人、工人代表15人、商人代表28人、教育界代表19人、医界代表12人、部队代表5人、回民代表7人、宗教代表2人、党群代表5人和政府代表16人,不同阶层的人齐聚在一起,针对二次建县后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献计献策。会议向各界代表们通报了建县后县委、县政府所作的工作,重点讨论了当时要解决的生产渡荒等中心问题,解决和答复了各界代表本身的问题,使代表们感到会议是解决问题的,政府对人民是负责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打算,密切了党和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会议充分发扬了民主,代表们反映了许多情况,如斗争情况、灾荒情况、干部情况等,各组都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在选举工作中,候选人的提出是上下并提,民主酝酿讨论选举。代表们最初顾虑重重,不敢批评,说好的多坏的少,在会议进行中认识到真正民主后,给干部与部队提出了许多意见。会议通过了关于生产渡荒、推销公债、防疫和反霸4项决议案。其中通过的《西峡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关于生产渡荒决议案》,针对1949年全县各地遭受匪、虫、雹、水害等不同的灾害,致使作物歉收,土地荒芜,群众生产情绪低落,将发生严重春荒的情况,为保证不饿死一个人,结合西峡县的具体情况,提出群众生产自救与政府领导扶助的生产渡荒方针及办法。代表们根据各自的经验和认识,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提出发动群众生产、号召群众节约、号召群众发扬友爱进行互助互借和政府扶助四个办法。建议发动群众开荒种菜,采集红薯叶、榆树皮等代食品;组织打猎捕捉野兽,发展家庭副业;深耕细作提高产量;号召群众发扬友爱进行互助互借,允许自由借贷,借的物品要用于生产,防止坐吃山空等。尽管西峡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农民代表过多,其他各界代表比较少,使农民以外的代表认为政府对农民以外的其他各界不够重视,代表们尚存有顾虑等等,但它的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西峡县民主建政工作的开始。

根据南阳地委要求各县立即召开以生产渡荒和春耕为主要内容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精神,西峡县于1950425日至29日召开了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召开时正处在全县反霸结束,公债发行任务超额完成,大力进行减租退租,渡荒春耕已到紧急关头(地主特务破坏生产、中贫佃农生产情绪不高)及进行土改试点的情况下。为在短时间内把会议筹备好,在会议召开前组织了大会秘书处,下设五个股,进行干部配备,明确分工。经过广泛地动员宣传,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实际到会代表287人,加上区乡列席代表在内共353人,其中农民126人,妇女42人,商界25人,教员14人,学生8人,医生15人,部队16人,回民3人,宗教界7人,工人14人,开明士绅5人,党群2人,政府10人,区干12人,乡干54人。根据第一届会议代表不分性质、混合编组使许多少数代表的本界意见不能得到充分提出、解决的问题,第二届会议以代表性质划分编组,自己选举出组长。会议上,县长史广通作了《关于第一届会议后政府施政工作概况及今后工作方针和任务的报告》,回顾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对会议通过的反霸减租、生产渡荒、推销公债、防疫四大决议案的执行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偏向,明确了政府今后的施政方针和任务。在发扬民主进行讨论中,与第一届的“看看”、“观望”、“见风使舵”不同,代表们的顾虑较少,都积极大胆地发表意见,提出对干部、政府、部队和敌伪人员镇压的意见。对干部的意见中,尤其是对部分乡干部贪污、立场不稳、男女关系、作风等问题很不满,并提供了具体的材料,引起县委和县政府的重视。对政府的意见主要是工作不深入、减租不彻底、反霸果实分配不适当,推销公债时命令多、宣传政策少,对军工烈属照顾不好等。在检查过去工作中代表们共提出了对政府的49条意见,对以后的干部提拔配备、掌握教育和工作的执行检查上起到很大的帮助。对以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代表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少具体问题。在讨论生产渡荒、土改、防匪防特等工作中,代表们由争执到团结,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充分发扬了民主。除政府提出的渡荒春耕生产和重点土改、护枪防特三项主要工作外,代表们还提出了不少提案,由提案整理审查小组召集各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把有关全县范围的重大问题形成决议,提交会议通过。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所提议案主要有成立成人识字班、中学生失学案、解决小学穷苦生及农工子弟的入学困难以免失学案、要求收购土产和为土产找销路案、军队住商号房子处理案、劳资问题案、城镇房租统一规定案、照顾医生营业案、组织识别中西医生药品案、债务案等。会议民主选举产生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县长史广通任主任委员。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较第一届更全面,增加了开明士绅代表,充分发扬了民主。代表们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向政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政府对这些建议和意见都认真明确地表明了态度,除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外,也更好地团结了各界层人民,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950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十分重视民主建政工作,强调必须认真开好足以团结各界人民共同进行工作的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政府的一切重要工作都应交人民代表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1950818日至22日,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生产工作应及时转为中心工作,保证生产计划实现,永远地消灭灾荒”的指示,西峡县召开了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大会听取了时事形势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加强防汛、组织力量打兽、捕杀蟟虫、及早备荒、大力积肥、组织力量看青和清匪防特7项决议案。1950125日至8日召开了西峡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开展抗美援朝,发扬爱国主义决议案》、《关于镇压反革命决议案》和《关于1951年生产计划决议案》。随着社会秩序的基本安定、群众组织程度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19514月,政务院发出《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明确指示: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照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按期召开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县级每年至少须开会两次;各级人民政府的一切重大工作,应向各该级人民代表会议提出报告,并在代表会议上进行讨论与审查;一切重大问题应经人民代表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西峡县分别于19516月、195112月、195212月和195312月召开了第五、六、七、八届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从19501月至195312月,西峡县共召开了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施政方针,讨论协商反霸减租、生产备荒、清匪肃特、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民主建政等问题,并就重大事项作出相应决议,选举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从而使县委的决策部署得以顺利实现。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全县已经形成一项经常化的制度,成为当时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要表达形式。通过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使人民群众学会了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民主素质、民主程序等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实践证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逐步过渡到正式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适当形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为党和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二、统战工作的开展和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团结各阶层人士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动员全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开展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9529月,为了团结全县各民族、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上级指示,西峡县成立了中共西峡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配备专职秘书,负责全县的统一战线工作。县委统战部成立后,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各界人士学习《共同纲领》的号召和8月份南阳地委召开的统战会议精神,组织全县各界人士学习《共同纲领》,成立了学委会,县长林青为主任委员。学委会下设办公室,组织少数民族、工商界和文教界共41人参加,其中工商界30人,文教界8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城关区常委1人,回民代表2人。学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重点学习《共同纲领》,结合学习《工会法》、《婚姻法》、民族政策等重要法令。通过开展学习,使工商等各界人士在各种运动胜利的基础上,在认识及行动上进一步领会《共同纲领》的内容精神,在实践中正确遵守。

按照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必须把知识分子团结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周围,充分利用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服务的方针,县委统战部对全县的失业知识分子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统计。据19529月调查,全县共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失业知识分子1027人,包括旧公务人员、自由职业、家庭知识妇女、农村知识分子,其中青壮年占90%以上。对这些失业知识分子,县委统战部结合失业登记进行初步了解、审查和教育改造,结合有关部门业务的开展,解决失业知识分子问题。根据他们各自的不同情况,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教育和改造。吸收文化程度比较好、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到冬学里做教师;选拔部分在乡的失业知识分子到县短师班学习,经过训练,分配到小学任教师。

认真贯彻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加强县内各民族的团结。西峡县的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回、蒙、藏、苗、傣、黎、纳西等兄弟民族散居境内,其中以回族最多,当时约有265户,共1189人,占全县总人口251968人的4.7%。回族多散居在城镇及附近地区,和汉族农民杂居,居住比较集中的有城关南寺,约有一个多村。他们多从事小商业和手工业,一部分乡村集镇回民,经过土改分得了土地房屋而从事农业生产,或是半农半商,大多数系贫苦农民与市民,仅有少数资本家与地主。新中国建立前,各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一样共同遭受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在经济上缺乏土地房屋等生产资料,生活贫困。并且少数民族还不同程度地受到反动统治阶级大汉族主义的歧视和欺压,造成了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很深的隔阂。而且由于民族习俗的不同,很多汉族群众在思想上看不惯回民生活习惯,有大汉族主义或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汉民群众对回民有歧视。城关区城郊乡回汉之间有界限之分,在划分居民代表区时,汉族群众提出不与回民划在一起。另外回民中也有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残余,少数民族的群众由于不了解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对人民政府存有疑虑,有的甚至受反动势力的挑拨,与人民政府对立。对少数民族问题,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可能引起事端,造成严重后果。

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走向繁荣昌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503月,全国第一次统战工作会议讨论了民族工作问题,要求必须采取有效办法,逐步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间的仇恨、隔阂、猜忌和不信任的心理,尤其着重反对汉民族中的大民族主义倾向,同时在少数民族中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也强调把加强与各少数民族的团结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党中央和省、地委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精神,新中国建立后,县委和人民政府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县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在各种运动中特别是抗美援朝运动中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觉悟;详细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了解回汉民之间发生与存在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根据政策合理解决回民所提出的要求。在土改中公平合理地给他们分配了与汉族群众同等的斗争果实与土地,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在《婚姻法》宣传贯彻中倡导回民妇女与汉民男子结婚,并且在各项工作中积极培养、使用、提拔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等。通过广泛宣传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现了县域内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平等和睦共处,加强与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与进步。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是第 位访客!
 
西峡党史微信公众号
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 1024*768为最佳显示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   豫ICP备06015947号
地址:河南省西峡县县行政服务中心309室  电话:0377-60109737  Email:xixiady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