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组织机构 党史资讯  资政报告  大事纪要  红色记忆  革命遗址  人物述林  历史影像  党史研究  地方史料  党史天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政报告 - 资政报告
   发表日期:2016年7月19日              有8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铁流滚滚 永恒壮歌
   

——红军队伍在南阳的征战回眸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回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南阳这块红色热土上,先后有九支红军在这里诞生、转战和长征。宛属大地,留下了徐向前、贺龙、李先念、陈赓、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刘华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传颂着广大红军将士的动人故事。

(一)

在这九支红军中,有三支红军孕育、创建于南阳。她们是红二十五师第一大队、红九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

1930年6月24日,中共南阳中心县委组织发动了桐柏起义,一举攻克桐柏县城。之后,起义队伍开往城东的杨家祠堂,改编为红二十五师第一大队,第一支红军队伍就这样在南阳大地上诞生了。后由于暴雨突降、河水陡涨,部队行动受阻,致使反动民团反扑而来。刚刚成为红军的战士们,殊死相搏,许多人壮烈牺牲或被俘;余部被迫分散转移,坚持斗争。

1930年7月29日,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叶县驻防的杨虎城部第一旅及教导队中发动兵变,拉出700余人。兵变成功后,起义部队转移到方城与叶县交界地带的望夫石山,改编为红九军。红九军的诞生,震惊了杨部首脑机关,他们遂派出一个整团的兵力围攻起义部队。在今社旗境内的王六庄,红九军浴血奋战,重创敌军。但终因敌众我寡,惨遭失败。

1936年1月4日,由张星江(唐河籍)任指导员、周骏鸣任队长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桐柏、信阳交界地带的小石岭村诞生。这支仅有7人、两支半枪的红色队伍,是当时中原地区唯一的一支红军游击队。她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磨难中生存,在绞杀中壮大,之后逐渐发展到数百人,并用鲜血和生命开创了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8省15块红色根据地之一的桐柏山游击根据地。

(二)

除上述三支红军外,还有六支红军队伍征战南阳。她们是渭(南)华(县)起义部队、红二十六师、红四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

喋血邓县的渭华起义部队。192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举行了闻名全国的渭华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8月,起义部队途经邓县,东进豫南确山。当部队行至邓县氵急滩时,被民团和地方反动势力煽动的“红枪会”会员及受蒙蔽群众包围。面对成千上万的无辜会员和群众,战士们枪开不得,刀刺不得,所有武装失去作用并被解除。千余名官兵,一部分牺牲在邓县城东40华里的路上,一部分化整为零返回陕西,一部分前往确山。随队而来的渭华起义领导人之一王尚德从此驻足南阳,为南阳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播火唐河的红二十六师。1930年11月下旬,为使襄(阳)枣(阳)宜(城)根据地和豫西南连成一片,远在鄂北的红二十六师挥师北上,开辟唐(河)桐(柏)泌(阳)根据地。11月30日,在中共唐河县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红二十六师一举攻克唐河县城。12月1日,南阳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唐河县苏维埃政府在唐河古城成立。后由于地方民团的突袭,红二十六师撤回枣阳县境。

途经宛属的红四方面军。1932年10月22日,被迫西征的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经鄂北进入南阳境内,先后途经新野、邓县、内乡和淅川等县,31日夜经滔河朱家营进入湖北陨县。

转战南阳的红三军。1932年10月,湘鄂西中央分局扩大会议决定,红三军自鄂北绕道豫西南进入陕南,再转往湘鄂边。11月初,红三军在军长贺龙的率领下,先后经过桐柏、唐河、泌阳、方城、社旗、南召等地,进入伏牛山,尔后入陕南。在转战南阳时,红三军既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又遭到地方民团、地方武装的袭扰。将士们几乎天天作战,甚至一日数战。其中,在社旗石塔寺战斗中,红三军第八师师长覃甦和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英勇无敌的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二十五军2980余人由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自鄂豫皖苏区罗山县何家冲开始西征。蒋介石闻讯,急调数万军队围追堵截。26日午后,红二十五军抵达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突遭埋伏于此的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猛烈攻击。是日,雨雪交加,能见度低,先头团发现敌人较迟,加上战士们衣服单薄,手脚冻僵,拉不开枪拴,以致陷入被动境地。危急时刻,吴焕先从交通队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大声疾呼:“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共产党员跟我来!”率队冲人敌阵,展开白刃肉搏,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正当拼杀危急之际,徐海东率后卫部队疾速赶到,向敌发起冲击,终于打退敌人进攻,扭转危局。激战中,近百名将士英勇献身,二百余人负伤。入夜,红二十五军乘敌空隙突出重围,翻越许(昌)、南(阳)公路,挺进伏牛山,后经激战西坪镇,从豫边村的洋淇沟进入卢氏境内。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同陕甘红军会师,成为胜利结束长征的第一支红军。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仗,对其先期到达陕北,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10月22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血战独树镇”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战斗,并列为长征中的关键之役。

鏖战桐柏的红二十八军。1935年6月4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八军,为寻找红二十五军,在桐柏山玉皇顶同尾追之敌发生激战。红军将士顽强作战,歼敌近千人。6月9日,红二十八军从广水以北、武胜关以南地段越过平汉线铁路,回到鄂豫皖边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三)

九支红军似铁流,从南阳大地滚滚而过,演奏出一曲曲用生命写就的壮歌,铸成了超越时空的永恒,给南阳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首先,是意志顽强。征战南阳的红军,在物质条件极为菲薄、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以坚定的信念、赤诚的情怀和顽强的作风,向南阳人民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刘华清左腿负伤,军政治部准备为他找一户可靠人家留下养伤。刘华清却找到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要求坚决随部队走。戴季英说,“部队行军靠的是两条腿,可你伤在腿部,怎能随军打游击?”这时,军政治部秘书长程坦将自己的乘马匆匆牵到刘华清身边,将他扶上马背,刘才得以跟随部队出发。半个多世纪后,刘华清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当时,红四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五军途经南阳时都是秋冬时节,不少战士身着破单衣、肩披麻袋片,赤脚行动。南阳人民就是从那串串带血的足迹中,知道了红军,了解了共产党。

其次,是纪律严明。红军以钢铁般的纪律、以解民于倒悬的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红军秋毫无犯,惩恶除霸,开仓济贫,赢得了南阳人民的信赖。红二十五军路过方城石盘村时,正遇柳湘莲大娘家摆结婚宴。冻饿异常的红军官兵对丰盛的宴席丝毫未动。柳大娘深受感动,用一个竹篮子装馍送给官兵,战士们执意不收,一位连长给柳大娘八百铜钱,战士们才收下这篮馍。宛西自治派首领彭锡田奉命追击红军。进至淅川李官桥,看到地里萝卜被拔掉窝里放几枚铜钱,路旁遗下的粪便排列成行,深为红军的行动所感,称赞红军是“仁义之师”、“有主义之军”,下令停止追击。并亲自收容红军伤员,送到菩提寺养伤,伤愈后护送出境。

其三,是赤诚为民。红军途经南阳时,沿路刷写“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为穷人打天下”等标语,散发传单,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至今,红军刻在山崖上的标语“取消苛捐杂税”,仍清晰可辨。红三军军长贺龙派师长段德昌为唐河县地方党组织解决活动经费,并把曾在桐柏生活过的王成秀留下,开展地下工作。这位红军战士以理发为掩护,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发展游击武装。

同时,南阳地方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千万百计支援红军。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亲自为红二十五军带路。新野县委想尽办法,掩护、照料受伤离队的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师长陈赓,并派交通员护送到南阳,转赴上海养伤。桐柏县白莲洼的党组织,为红二十八军的19名伤员筹药送粮,帮助治疗和隐蔽;伤好后,又帮助他们归队或疏散。许多群众给红军带路,抬担架,捐粮捐款,收留、掩护伤员;还有不少青年农民,踊跃参加红军。镇平、唐河、新野县党组织和群众还成立了“红军朋友会”、“红军之友社”等,支援红军。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80年前,征战南阳的红军队伍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世所罕见,80年后,红军将士用鲜血浸染过的宛属大地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红军所锻造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伟大的长征精神,将激励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热情、开拓创新的激情、拼搏进取的豪情,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力前行。                    (摘自:南阳党史网)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是第 位访客!
 
西峡党史微信公众号
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 1024*768为最佳显示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   豫ICP备06015947号
地址:河南省西峡县县行政服务中心309室  电话:0377-60109737  Email:xixiady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