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组织机构 党史资讯  资政报告  大事纪要  红色记忆  革命遗址  人物述林  历史影像  党史研究  地方史料  党史天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学术论文
   发表日期:2007年4月30日              有124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邓小平理论是指引新世纪中国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全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


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       李   丽

    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中国也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拥有邓小平理论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进入新世纪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中国依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途和命运,仍然取决于我们能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充分发挥它的根本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和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0余年来,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系统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以此为立论基点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是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理论系统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基本规律,由此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现实问题的根本依据。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廓清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当前,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而要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真正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邓小平理论赋予改革以深刻的政治、社会意义,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党的十六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新世纪改革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对各项改革事业作出全面部署,再次强调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这些重要观点,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新世纪的各项改革事业。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理论飞跃。由于是初级阶段,因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由于是社会主义,因而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
   (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论。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贡献在于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出发,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容构成和实现途径,从而把全面发展由一种长远的价值目标转为现实的建设实践。首先,它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高度民主政治的有机统一,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落后是制约社会全面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建设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高度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造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一种“联合体”,这就要求在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无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有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作为载体和保证。其次,邓小平理论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实行富民政策、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等等,这样就把作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核心内容的人的发展观,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等等。
    邓小平理论关于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价值定位,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定位;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结束,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就不会过时。
    二、邓小平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其生命力集中体现在它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能为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提供指导。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马克思主义要永葆生命力,发挥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作用,必须面向新时代,运用其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深入研究现实社会主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理论成果,因此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也是它的跨世纪的时代价值所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格局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若干改革与调整措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具体运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并且五十年代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步解体,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也遭到重大挫折,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时代的种种变化,如果固守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某些具体结论,就很难作出清晰的梳理和正确的判断,进而陷入迷惘和困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敢于直面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赋于社会主义以新的生机。邓小平一方面重视对冷战之后世界新格局的梳理和时代新主题的揭示,透过纷纭复杂的国际现象,抓住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本质,寻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契机和基点。另一方面,他非常重视从时代变化的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中国的国情,从中****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问题,梳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提炼时代主题,总结历史经验,既认真地分析“世情”,又深刻地研究“国情”,因此它所产生的伟大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自然也就既适应时代趋势又符合中国国情,从而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命力。
    因此,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对新世纪中国具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为我们正确认识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是国际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各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总是与那个时期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时代特征无疑是各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发展的国际背景,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与整个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去观察世界,形成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20年,也为党在新世纪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依据。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国际形势在总体上仍然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尽管天下仍然很不太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但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时期内打不起来。这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在科学分析当代世界矛盾、全面审视和平力量和战争因素消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是我们思考中国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依据。既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要特征,我们就完全可以大胆地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尽快地发展我们自己,力争在21世纪使中国的经济、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既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主要问题和主要任务,我们就应该防范各种困难和风险,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善于利用多种矛盾,巧于周旋,避害趋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为我们在新世纪思考中国的一切问题找到了依据
    总结我们以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错误的教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国情的认识上犯了错误。邓小平吸取这个教训,在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认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的科学判断,是我们思考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重要依据。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间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一个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跨世纪的长达百年的历史阶段。这个判断是对中国在21世纪中叶以前发展的历史定位。邓小平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1〕他认为,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某些个别论断的教条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制定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且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尽管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数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还要再经过50年的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按照邓小平的估计,“那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2〕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了邓小平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着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要认识为什么现在必须实行这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键在是否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个科学判断,才能深刻理解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才能提高贯彻执行党在新世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三、邓小平理论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设计,为我们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开辟了道路
    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也是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奋斗献身的事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不仅重新确立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而且制定了一个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科学的发展战略。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既要坚决完成工业经济既定的任务,又要迎头追赶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潮流。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50美元提高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就是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1000美元,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4000美元,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现在的问题是落实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将这第三步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接着再经过30年,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对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运用和发挥,是对第三步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展开。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应该再接再厉,埋头苦干,为贯彻这个发展战略,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邓小平理论关于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制定在新世纪的基本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建立了信心
    明确了形势和任务之后,重要的问题在于应该实行什么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有过一个重要的指示,那就是:“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3〕这是对党在新世纪开展工作大政方针的一个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交待。这里讲的基本路线,是党在十三大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而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集中概括。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现在处于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更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邓小平指出:“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挠它,冲击它。”〔4〕他认为,我们现在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搞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21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是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两个基本点,前者讲的是立国之本,后者讲的是强国之路,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改革开放还要继续深化,邓小平在1992年预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5〕与此同时,他又指出,决不允许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的动摇,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基本路线,是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在新世纪,原先制定的这些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要坚持下去。虽然在发展进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有些方针、政策表述的个别语言也可能需要变动,但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应该变。
    五、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为我们在新世纪尽早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指南
    尽快实现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邓小平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主张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并研究了一些国家在处理统一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身建设,又充分考虑了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还妥善照顾了有关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各个方面都能够接受的最佳方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这个构想已经被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的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无限期地拖延统一,也是我们所不能答应的。我们历来主张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是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国外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者。我国政府严正指出:如果出现台湾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来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绝不姑息、绝不坐观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有决心的、有信心的、有能力的。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我们在新世纪尽早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统一提供了指南。
    另外,邓小平关于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意见,也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要求等等。对新世纪的前景,邓小平曾经满怀信心地认定:“21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6〕我们将艰苦奋斗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尽管今后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曲折, 但是,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使伟大的祖国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得到了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践,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丰富和发展。第一,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第二,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突破,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大胆采用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第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方向,有力地推进了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四,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面向市场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多种途径。第五,进一步确立了农业的战略地位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道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营,促进农业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第六,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七,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略。第八,初步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第九,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创新的本质和要求,引导中国以更加宽广的眼界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第十,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确保我们党在严竣考验和挑战面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新认识、新经验、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发展。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力地印证和展示了邓小平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深刻的时代价值。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实践经验的结晶,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本质上指明了和保证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而且,它所蕴含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在21世纪处理社会主义发展一切重大战略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指引21世纪中国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是推进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这一伟大旗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卷,31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2〕《邓小平文选》第3卷,379—38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3〕《邓小平文选》第3卷,371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4〕《邓小平文选》第2卷,25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5〕《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6〕《邓小平文选》第3卷,35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是第 位访客!
 
西峡党史微信公众号
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 1024*768为最佳显示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   豫ICP备06015947号
地址:河南省西峡县县行政服务中心309室  电话:0377-60109737  Email:xixiady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