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组织机构 党史资讯  资政报告  大事纪要  红色记忆  革命遗址  人物述林  历史影像  党史研究  地方史料  党史天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学术论文
   发表日期:2012年1月31日              有17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党的文献事业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发布日期:2011-8-1 9:21:5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 围绕党的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宣传形成发展起来的党的文献事业,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同党的事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一事业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高度重视党的文献事业。重视党的文献事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尊重历史,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党的建设的政党,是一个珍惜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并成功运用经验来推动事业发展的政党,是一个善于根据实践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重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献。这些党的文献,记录了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艰辛探索的奋斗历史,记录了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完成伟大艰巨任务积累的宝贵经验,记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是治党治国治军的精神财富。
  围绕党的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宣传,形成了党的文献事业。这一事业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党的文献事业与党的事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文献事业源远流长,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开创的。其标志,就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整风学习运动期间,主持编辑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以及包括22个党的文件的《整风文献》。这些党的文献集,当时被称为“党书”。
  毛泽东当年为什么要主持编辑这样一批“党书”呢?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但是,开始的时候,对于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这样一个大问题,认识并不清楚,以致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两度遭受严重挫折。这就为我们党提出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历史性的课题。一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内对这个重大课题的回答,还没有形成共识,在高级干部中还有不同的看法。与此同时,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大批新党员对党的历史缺乏了解,对党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很清楚。这样一种思想状态,显然不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澄清是非,统一认识,增强团结,毛泽东亲自主持,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汇编成一批“党书”,供党内干部学习与研究。党的文献事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为什么把党的文献集称为“党书”呢?因为反映党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的文献,最能说服人、教育人,是进行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最重要、最基本、最权威的学习文本。毛泽东后来曾多次谈到编辑《六大以来》等文献集的重要意义。比如,他1942年在中央学习组讲话时说:《六大以来》党书一出,对同志们认识党的历史“发生了启发思想的作用”,“同志们读了之后恍然大悟”。(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页。)正是通过学习这些“党书”,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切认识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理论和实践,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这对于统一全党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回顾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文献事业,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休戚相关,同党的事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从此,通过编辑出版、学习研究党的文献来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要而富有特色的优良传统。
  党的文献事业从创立至今,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新中国成立后,1950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负责统一编选、注释和整理《毛泽东选集》的工作,并由毛泽东直接主持。毛泽东在主持《毛选》的编辑工作时说:“搞《毛选》,在北京事情太多,要找个地方,集中精力搞出来。《毛选》现在中国需要。”(《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140页。)《毛泽东选集》出版后,他又说:“《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上),第143页。)
  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党中央加强了对党的文献工作的领导。19805月,决定成立中央文献编辑出版委员会,同时决定将原中央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名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作为中央文献编辑出版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规定: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的工作机关,又是科学研究机构。邓小平高度重视党的文献事业,1993年,以89岁高龄审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辑文稿时说:“这本书有针对性,教育人民,现在正用得着。”“实际上,这是个政治交代的东西。”(《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21363页。)
  1998年,江泽民在视察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讲话中指出:“文献研究室是党中央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思想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我们党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集中地体现在这些文献中。”
 (江泽民:《在中央文献研究室视察工作时的讲话》(1998529日),《党的文献》1998年第4期。)

  胡锦涛十分关心党的文献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充分肯定党的文献事业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性。他指出:“党的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和研究工作,是党的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转引自冷溶:《党的文献事业开拓进取的三十年》,《党的文献》2010年第4期。)

  党中央的重要指示,揭示出党的文献是党的建设的“思想库”,指明了编辑出版党的重要文献,是为全党的思想教育提供基本文本,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提出了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重要文献,就是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这就确立了党的文献事业在党的事业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并为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党的文献事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献事业始终紧随党的事业发展而发展,通过及时编辑出版党的重要文献,供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献的编辑出版。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事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对这项艰巨而崭新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前行的同时积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毛泽东的著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展示着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立场、方法、经验。为了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掌握并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亲自主持选集的编辑工作,不仅参加选稿和确定篇目,而且还对部分文章进行修改和校订,撰写重要题解和注释。从1951年至1960年,《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陆续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项重大的基本理论建设。这部书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对于宣传和普及毛泽东思想,对于坚定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与信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78年以后,党的事业迈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党的文献事业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逐步从原来只编辑出版毛泽东著作,发展到系统编辑出版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特别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献;从原来单纯的文献编辑出版,发展到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思想生平,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
  在改革开放初期,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总结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在新时期能否继续前进和怎样前进的大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和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明确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毛泽东思想,尤其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党成功领导社会主义革命、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宝贵经验和丰富思想,根据中央决定,先后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毛泽东选集》第二版、《毛泽东文集》等毛泽东的各种著作,同时还编辑出版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的选集、文集、文稿和大批专题文集以及《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大型历史文献集,形成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著作系列。在此基础上,还编撰出版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的年谱、传记,拍摄制作了反映他们生平思想的电视文献纪录片。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著作的编辑出版和对他们思想生平的研究宣传,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全面认识党的奋斗历程,永远铭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进而在第二个历史决议精神基础上更加自觉坚定地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党的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献的编辑出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事业翻开了历史新篇章。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学习和掌握这些新认识,以指导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新实践。
  为满足这种需要,党的文献工作及时把编辑出版邓小平著作、研究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放到了突出地位。根据中央决定,先后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19751982)》、邓小平专题文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著作。1993年,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增订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一、第二卷。陈云、叶剑英、李先念等的文献著作和《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等综合文献集,也相继编辑出版。此外,还编撰出版了邓小平、陈云等的年谱、传记,拍摄制作了反映他们思想生平的电视文献纪录片。
  编辑出版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献,研究宣传他们的思想生平,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开辟的,对全党积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献的编辑出版。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党又突出地遇到了怎样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2000年,江泽民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新的历史课题。
  为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统一全党思想,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共识,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及时把编辑出版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献,放在了重要位置。先后编辑出版了《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等综合文献集系列,编辑出版了江泽民《论“三个代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等。十六大以后,编辑出版了《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以及《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这些重要文献的编辑出版,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怎样成功推向21世纪的,对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文献的编辑出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制约改革发展的各种矛盾也日益突显,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紧迫地推到了全党面前,需要作出回答。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
  为配合学习宣传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加紧编辑出版党的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献提上了日程。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先后编辑出版了《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积累的新经验。2008年,为配合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编辑出版了供党员干部学习使用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这些重要文献的编辑出版,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自觉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文献事业的启示
  回顾党的文献事业的发展历程,梳理党的文献事业与党的事业的紧密联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高度重视党的文献事业。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这样重视党的文献事业?这种重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什么样的政治品格?给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示?对此,我们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重视党的文献事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尊重历史,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党的建设的政党。
  党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我们党过去的历史,党的现实文献反映了我们党正在创造的历史。把90年党的文献连接起来,就是一部生动记录我们党奋斗、探索和自身建设的历史。通过阅读党的文献,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90年来我们党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可以清楚地理解我们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重视党的文献事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5页。)。邓小平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并认为“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358页。)江泽民指出:“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1页。胡锦涛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人民日报》2006726日。)

重视历史、尊重历史,就是任何时候都要肯定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一个发展;肯定党90年来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是相互承续而不断接力的发展过程;肯定中国的社会主义是由新民主主义发展而来的;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正是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文献事业的重要出发点。
  2、重视党的文献事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珍惜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并成功运用经验来推动事业发展的政党。
  记录我们党90年来辉煌历史的文献,同时也记录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完成伟大艰巨任务积累的宝贵经验。通过阅读党的文献,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各种复杂环境,处理各种重大事件,完成各项艰巨任务,是怎样思考和决策的。这些思考和决策,体现了我们党的探索经验、领导智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视党的文献事业,就是重视总结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和正在创造的新鲜经验。这是我们党又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鲜明提出:“什么事都需要经验,什么好的政策都是经验之总结。”(《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17页。)“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9页。)邓小平谈到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4页。)江泽民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不善于从自己发展的正反经验中学习,就没有希望。”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页。)胡锦涛指出:“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胡锦涛在听取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汇报后的讲话,19971022日。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党的事业从来都是在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前进的,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每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对党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成功运用。这是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文献事业的又一个重要出发点。
  3、重视党的文献事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根据实践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重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不断面临新问题、开辟新局面、创造新理论的90年,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党的文献最重要的特点,是具体鲜明地记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在以《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和十六大以来党的重要文献集等为代表的党的重要文献中。通过阅读党的文献,人们可以领会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如何看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是如何在指导思想上实现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武装。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毛泽东曾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4页。)重视党的文献事业,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高高举起,使全党全国人民有所指望,知所趋赴,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党,指导实践。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文献事业最重要的出发点。
  总结党的文献事业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为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服务,为党的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武装、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党的文献事业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是党的文献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前进方向。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是第 位访客!
 
西峡党史微信公众号
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 1024*768为最佳显示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   豫ICP备06015947号
地址:河南省西峡县县行政服务中心309室  电话:0377-60109737  Email:xixiady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