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组织机构 党史资讯  资政报告  大事纪要  红色记忆  革命遗址  人物述林  历史影像  党史研究  地方史料  党史天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政报告 - 资政报告
   发表日期:2010年9月9日              作者:董联军       有89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积极探索“教育强县”的发展之路
    

努力开创西峡教育工作新局面

——西峡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董联军

 

近年来,西峡县教体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同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倾力打造“教育强县”,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使西峡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2007年底,西峡县顺利通过国家“两基”督导评估验收; 2008年,“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使西峡教育产生轰动效应,许多专家学者、教师团队、新闻媒体纷沓而至,聚焦西峡教育;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2010年继2006年首夺全市文科状元之后,再次夺得全市高考文科状元桂冠,2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高考成绩连续8年实现了大幅度攀升。西峡县教体局也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河南省教育宣传十优县”、“河南省危房改造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是什么因素促使西峡教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呢?回顾过去的工作,这主要得益于县教体局牢固树立“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教育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大力实施“七大工程”,助推了西峡教育迈上腾飞之路。

一、经费保障工程——全民同沐阳光雨露

教育要发展,经费是保障。在工作中,县教体局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及时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沐浴到党的阳光雨露。一是顺利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工资统一发放。2001年,西峡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额上划县财政统一发放,在银行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直接拨付到教师个人帐户,减少中转环节,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了广大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二是全面实施“农村教师医保工程”。2007年,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之机,西峡县全面实施了“农村教师医保工程”,解决了农村教师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三是启动农村教师住房制度改革。2008年,西峡县教体局启动了农村教师住房制度改革,分期分批为农村教师建立住房公积金。2010年,通过积极努力,多方协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师住房公积金,使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享有同等的购房优惠条件,逐步解决了农村教师“住房难”的问题;四是多渠道资助贫困大学生。西峡县每年被录取的大学生中约有40%来自农村或城镇失业家庭,面临失学的窘境。为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到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圆大学之梦,县教体局积极协调,多方争取,与县内知名企业联合组织开展了“助学献爱心,共圆大学梦”、“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 等系列助困帮学活动。宛药集团从1992年开始,设立了“孙耀志奖学金”,每年拿出1000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龙成集团从2004年开始每年拿出50000元建立“龙成助学基金”。西峡一高自2003年设立20000元母校奖学金,在全县职工中开展“捐一天工资、献一片爱心”活动,为特困学生募集学费。同时,完善无息贷款制度,每年为考入大学的学生发放贷款150000元,帮助 60余名大学生顺利走进大学。目前,一个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爱心资助体系已悄然形成;五是把中小学公用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全县预算内财政性投入逐年增加,2009年共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1923万元,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并免除学杂费,共计资金512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450.8万元。2010年春共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986万元,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并免除学杂费,共计资金270.4万元,为6899名农村贫困学生发放寄宿生活补助225.4万元,把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送到了千家万户。

二、学校管理工程——办学行为日臻规范

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县教体局面向社会,以人为本,实行人文化、精细化管理,学校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一是实行首长负责制、下管一级。按照“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调动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既给权力、给位置,也定责任、尽义务,实行首长负责制、下管一级,明晰工作责任,规范办事程序。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做到说实话、办实事,做到建章立制、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把每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把每个项目量化到具体指标,把每个指标明确到具体人员,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权责利相统一的工作责任制,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实行领导包片、股室负责人包乡镇制度。在县教体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包片领导和股室负责人充分发挥服务、指导、协调、督查、反馈职能,深入基层一线,认真抓好分管乡镇和局直学校工作,加强与乡镇、局直学校的联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立 “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出台了《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关于规范高中阶段办学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中小学校教学行为的“减负”措施,把“减负”工作纳入各乡镇、各中小学校年度目标管理。“减负”责任与校长、教师的聘任、职称评定、物质待遇等挂钩。对组织集体补课的学校,经核实后,全县通报批评,校长三年内不评优、不晋级;对进行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经核实后,三年内年度考核不评优、不评先、不晋级,除全县通报批评外,情节严重的调离教学岗位;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对不按规定布置、批改作业和组织学生订购违规学习资料的教师,三年内不予评优、评先;布置惩罚性作业的调离教学岗位;四是化解城区大班额。通过张贴公告、电视通告、电视讲话、设立咨询处、召开教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大班额的危害及解决大班额的有关政策,使学生家长能够密切配合。同时,采取把好入口关,做好在城区学校就读学生的劝返工作和通过“扩班不扩额”的方式有效化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通过努力,秋今春,各乡镇劝返学生和堵截无序流动学生达1200人。城区学校通过内部挖潜中小学共扩充教学班级31个,平均班额由上学年小学77.8人、中学69.6人,本学年分别下降到64人和60人;

三、校园安居工程——办学条件日益提高

 一是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校危房的存在,是长期以来制约农村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顽症”。西峡地处深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D级危房。县委、县政府给予县教体局大力支持,筹措资金9000多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一个60班规模、能容纳3600名学生的全寄宿、现代化一高,实施了二高搬迁,并将三、四高中合并迁至县城,使高中由原来的6所减少为3所,优化整合了高中教育资源;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对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把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危房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利用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五年来,先后争取上级立项159个,争取专项资金2485万元,消灭危房6.5万平方米。县委、县政府将“三年改造100个村级小学”连同道路村村通纳入“双百工程”,县财政每年投入的专项资金近3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县投入校建资金达2.25亿元,新征土地265亩,新建校舍133栋,新建校舍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保障“当年新产生D级危房,当年消除,不留后患”,并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率先在全市提前实现 “高中县城化、初中乡镇化、小学中心化” 的目标。

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县教体局自2003年实施 “教育信息化工程”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960万元,装备计算机教室73个,总装机2960台,建成多媒体教室77个,建起了局域网和校园网13个。2006年以来,又启动了“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828.7万元,已建成31个教学光盘播放点、259个卫星教学接收点、27个计算机网络教室,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远程教育覆盖面100%的目标,加速推进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初步建成了以县教育网络中心为龙头、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的教育局域网。

2008年以来,县教体局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400余万元,为全县中小学校配置了电脑和打印机,接通了宽带网,实现了全县网络“校校通”,建立了县、乡、校三级管理人员队伍。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西峡县人民政府网”和“西峡县教育网”的网络平台,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公文网上传输,并制定了《西峡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和《系统运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安全运行,取消了不必要的会议,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目前,电子公文网上传输已履盖全县中小学校,不仅节约了办公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全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四、发明创新工程——教育质量日渐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质量的关键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县教体局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不动摇,大力推进新课改,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管理方法。2002年以来,教体局组织带领工作人员北上衡水,南下江苏、上海寻找“他山之石”。经过无数次深入基层调研,对全县教育进行再审视、再定位,决定在全县推广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管理经验,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06总结探索出了具有西峡特色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县级培训、送教下乡、赛课、督导上示范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引领,强力推进,达到了全面开花,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教育时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截止目前,已有21个省市、54个团队、6800余人到西峡观摩学习教改经验。西峡教育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山区小县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教育工作也成为西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连续攀升。2010年全县过本科线的考生达1728人,其中过重点线(本科一批)279人,本科二批583人,本科三批572人,体育、艺术及对口升学294人,占考生总数的48.12%,比2009年提高7.6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成绩。本科过线率和增幅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实现了连续8年的大幅度增长。一高考生庞子钰以607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市文科第一名;刘江以652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市理科第四名,高考名牌效应持续扩大。

五、人事改革工程——队伍建设更具活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第一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县教体局始终坚持“人才强教”战略,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是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2006年以来,从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引进教师186人充实到高中学校,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也为全县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二是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5年来先后为农村中小学校选招教师372名,为幼儿园选招教师10名,并扎实做好“特岗计划”的实施工作,不仅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了教师结构,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实行支教制度。每年从县城及城郊乡镇选拔近30名优秀教师到山区边远学校支教一年。为强化支教功能,充分调动支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县教体局出台了支教工作方案,并建立支教教师档案,在职称、福利、山区交通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实行个人业绩与所培养指导的教师业绩挂钩。一年结束,由所支教乡镇综合各项因素写出考评等级,不合格者,不计入本人支教档案,下年继续支教,再不合格者辞退给原乡镇。通过上述措施,逐步优化了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农村教育引来了“源头活水”;四是加强继续教育,给教师“输血充电”。全县每年都安排400名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参与网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00名以上的初中班主任到南阳参加培训,600名以上的小学班主任在县职专培训,60名以上骨干教师到南阳参加培训, 500名左右的毕业班教师及教研员参加中高招复习培训。实施了“跨世纪园丁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师、名校、名校长”。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的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材”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9.8%98%,高学历率分别达到77%60%9%五是全面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教师队伍的指挥者和领导者。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工作,县教体局专门开辟了“校长论坛”,为全县中小学校长创造了学习提高和交流借鉴的平台,使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寻找差距,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优秀的校园文化等,从而不断开阔校长的眼界,提高实际管理的能力。

六、阳光培训工程——服务县域经济建设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年增熟练技术工人需求量在2500人以上。如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本土人才,彻底解决县内企业人才奇缺的突出问题,是西峡职业教育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县教体局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就业”的理念,坚持以职业教育中心为依托,先后整合西峡县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教师进修学校、五里桥职业高中、林业高中五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努力打造引领跨越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的“职业教育航母”——西峡职专。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对新型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调整设置新兴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与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每年向县内外民营企业输送劳动力6000人以上; 17个乡镇专师每年开展猕猴桃、杏李、白腊烟、龙须草、养鸡、养羊、中药材等实用技术培训40期以上,80000多人参加培训。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引导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七、平安创建工程——教育环境和谐稳定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师生安危高于一切。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保证。县教体局始终坚持警钟长鸣、重在预防的原则,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程。一是充分利用健康课、班队课、讲座、板报、广播、电视、网络、校信通等形式,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教师、家长了解和掌握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控网络,认真落实晨检、零报告、因病缺勤登记追查制度,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二是加强学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对漏种学生进行补种,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全力做好预防工作;三是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育法制宣传,开展好“法律进学校”活动和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四是落实领导值班制度,开门接访,保证信息畅通,严格实行“零报告制度”,及时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五是全面排查原民师上访动向,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做好上访对象的思想工作,实现了“零上访”目标。六是及时协调公安、工商、文化、电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及流动摊点进行集中整治,使全县所有学校200米以内没有违法经营现象,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县教体局不会因为眼前如潮的鲜花和掌声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如今已踏上了创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打造河南省职教强县的更高更远的奋斗征程……

 

刊登于《西峡党史》2010年第8期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是第 位访客!
 
西峡党史微信公众号
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 1024*768为最佳显示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   豫ICP备06015947号
地址:河南省西峡县县行政服务中心309室  电话:0377-60109737  Email:xixiady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