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组织机构 党史资讯  资政报告  大事纪要  红色记忆  革命遗址  人物述林  历史影像  党史研究  地方史料  党史天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政报告 - 资政报告
   发表日期:2022年3月18日              有5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与思考

中共西峡县委办公室

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今年来,西峡县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南阳视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为契机,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不动摇,大力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念好“山水经”,擦亮“绿色牌”,把乡村振兴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构建起水清地绿、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建设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重规划、提质量,把稳巩固脱贫成果的“定星盘”。西峡曾是秦巴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唯一的非贫困县,但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基础设施薄弱、特困群众较多。目前,全县9538户24432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精准脱贫经验得到原省委副书记王炯和市委书记张文深的重要批示。“十四五”时期,重点抓好“三个贯通”:一是规划贯通。着眼乡村振兴规划“一盘棋”,注重县、乡、村规划的衔接,进一步落实多规合一,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努力构建“一核三轴四区多支点”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312国道、208国道、328省道为轴线,以打造中部高质量综合经济发展区、东部现代工农融合发展区、北部山区文化旅游发展区、西部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区为重点,以太平镇康养度假型、丁河镇猕猴桃产业型、双龙镇市场带动型、西坪镇边贸流通型等特色小城镇为支撑。二是机制贯通。着眼抓长抓常、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帮扶责任人“六个一”、驻村第一书记“一定两述三评四规范”、工作队“五天四夜”等好机制,以及“菌果药”产业扶贫、“五联四到户”企业扶贫、“5+”金融扶贫、“传树争做”志智双扶、旅游+扶贫等好模式,并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三是服务贯通。着眼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重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抓好保鲜库、光伏发电等扶贫资产管理,确保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有就业;总结推广“四集中”兜底帮扶等经验,保障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用好国家对脱贫摘帽县5年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固优势、促转型,牵住农村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树立大农业、全链条发展理念,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挖掘特色农业功能价值,构建现代乡村产业新体系,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按照“稳菌、固果、壮药”的思路,坚持走院县合作、科技兴农之路,着力在育新种、出新品、提品质上下功夫。目前,北京农林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省农科院西峡分院相继落地,香菇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和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山茱萸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一半以上;猕猴桃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年综合产值达220亿元以上。同时,依托丰富的林木生态资源,实施“3+N”产业振兴战略,初步形成“菌、果、药、羊、蜂、游”等多业并进的良好态势,西峡新获评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蜂业扶贫先进县、全省奶山羊特色养殖示范基地县。二是健全现代经营体系。以全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模式共同发展。共建立专业合作社1080家、家庭农场76家,带动农户8.3万户;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创成省级产业化联合体4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县乡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得到国家重点媒体报道。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推进,确保“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中药材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伏牛山香菇入选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食用菌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抓实产业融合发展。着眼一二三产业融合互促,重点谋划了香菇产业、杏李观光农业、文旅康养产业、重阳文化开发、工农互促发展等1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仲景”品牌为引领,提升中药萃取、香菇酱、猕猴桃超微粉等深加工产品,加大下游产品开发。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培育土特优商品生产企业23个,全县6个乡镇1.5万农民吃上“旅游饭”,年综合效益超4亿元,推进农业由“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抓住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机遇,实现农产品“线上”增值、农民“线上就业”,全县电子商务企业286家,其中仲景、家稼宝、森林家等80%的食品企业转型电商;发展跨境电商企业41家,建成全市首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训农村电商人才3.2万人次,开通线上店铺超1.2万家。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农产品上行十强县。

(三)优环境、补短板,建成群众宜居宜业的“好家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以群众生活需求为导向,以城乡环卫、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为抓手,为群众创造舒心舒身、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一是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拆违治乱、清洁乡村为重点,建设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投资3亿元,建成“村组保洁收集、县乡运输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在全市率先实行“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依托北京首创集团,做好13个汇水区乡镇的生活垃圾清扫和转运处理;县财政每年出资2000万元,与深圳龙澄公司合作开展农村垃圾清运工作。启动西峡县静脉产业园建设,日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项目正式运营。二郎坪镇入选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东坪村、中坪村被授予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二是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深化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成果,加快城乡交通、能源、信息、污水和垃圾处理、防洪治涝等基础设施一体化。蒙华铁路、郑西高速及国道、省道等交通项目快速推进,公铁联运物流园主体建成,创成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试点县、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博物馆、科技馆、文学馆和文体中心开放运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用。热电联产、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落地。学校、医院、金融网点等民生保障显著改善,荣获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坚持“路、景、村、业”统筹谋划,农光互补—光伏食用菌项目正在洽谈中,可实现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双重效益,真正让“美丽资产”转化为“美丽经济”。三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统筹抓好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完成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污染综合防治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围绕山区森林化、城镇园林化、村庄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实现鹳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支持食用菌生产企业“双改”,推广林下循环经济,消除农业点面源污染。“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达到80.35%,空气质量在全市排名第一,鹳河出境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西峡推进“河长制”的做法得到水利部肯定,荣获全市“两山”擂台赛—绿水赛金奖第一名,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四)强基础、惠民生,用好乡村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坚持用党的建设推动基层政治、自治、法治、智治、德治有机贯通,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一是突出全域全面。围绕全域党建,创新开展“包联建促”活动,组织县处级领导包乡包村、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联村联户,成立54个联合党委、8个联合党总支、204个联合党支部、672个联合党小组,实现289个行政村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联建共建全覆盖。坚持从优秀党员、致富能手、返乡人才、合作社带头人中选育村级班子,圆满完成全省村“两委”换届试点任务。探索实施村支部书记专职化管理,选拔“红旗”村支书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将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村“两委”班子考核范围,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夯实治理网络。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提二审三通过”工作法在决策村级重大事项中的运用,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严防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通过科技赋能,搭建智慧警务、线上调解平台,提升智治工作水平。建成全省一流的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通12348西峡法网,深化“一村(格)一警”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推进“星级司法所”创建,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被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三是培育文明新风。以争创省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景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最美西峡人”“十大孝子”“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在电视台、网站开设展播栏目4个。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创建省级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1个。完善道德模范礼遇帮扶机制,创新开展“六讲六传”文明实践活动,西峡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利用“文化下乡”等形式,确保广大群众在下沉服务中提升获得感。

(五)聚要素、抓改革,厚植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习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围绕激活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重点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解决好“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围绕人才振兴,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推动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实施“智汇龙乡计划”,出台《西峡县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县处级领导专班服务制度,在科研经费、住房补贴及家属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设立3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将27名创业领军人才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馈故里、建设乡村。目前,已柔性引进张清杰院士等高层次人才69名,刚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00多名。实施乡村技能人才提升行动,依托南阳职业学院等资源优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人才、乡村文旅人才等,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二是解决好“地往何处流”的问题。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民稳定收益。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推动占补平衡,解决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用地难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妥推进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切实维护、发展好农民权益。三是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同向发力,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引来金融“活水”,做好项目包装,用好专项债,发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优势,解决乡村振兴资金难题。吸引工商资本下乡,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二、主要成效

(一)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围绕“中国天然氧吧”优势,西峡县把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放在首位,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为引领,全县食用菌、林果业、中草药、畜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总产值预计超过1000亿元,打造了一批具备地理标志认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了休闲农业、特色消费、共享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开辟了农民增收渠道。把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真正分享到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菌果药”产业对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分别达65%、70%左右。以丹水镇为例,围绕花海果香3300亩休闲农业实施规模化经营,通过订单式、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让群众有了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金、就业薪酬金“三金”保障,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三)重塑了农村文明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西峡县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落实落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实现生活富、环境美、乡风新的“蜕变”。桑坪村岭根组曾是西峡北部山区落后的居民小组,村党支部通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提升了公信力、号召力,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全组55户男女老少齐参与,义务出工架桥垒堰、植绿种花、清运垃圾,打造“美丽乡村”廊道近3公里,除基本原材料外,镇村两级无需其他投入。同时,群众轮流出资,供全村人吃“大锅饭”,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民主决策更加便捷。

(四)拓展了城乡融合渠道。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统筹推进乡村产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生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尤其在人居环境整治这一首场硬仗中,解决好了群众最关心的垃圾污染及如厕难、行路难、吃水难、娱乐难等基本需求问题,农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几点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根本。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党支部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必须持续用好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的好经验,把组织振兴作为第一保障,认真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促提升,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党建引擎”。

(二)解放思想是基础。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影响发展。当前,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民主法治观念不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农村还普遍存在。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带动广大农民冲破思想藩篱,大胆改革创新,才能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当头雁、走前列。

(三)示范带动是方法。乡村振兴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发挥典型的正面导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振兴要把示范点真正放在一个好产业、一个行政村、一个好榜样上,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以达到“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预期效果。

(四)群众参与是核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基层党组织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听民意、访民情、聚民力,注重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主动融入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工程中,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您是第 位访客!
 
西峡党史微信公众号
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0或以上版本 1024*768为最佳显示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西峡县委党史研究室   豫ICP备06015947号
地址:河南省西峡县县行政服务中心309室  电话:0377-60109737  Email:xixiadys@163.com